(通讯员 康同婷 黄晓洁 朱华云)2023年5月7日下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召开第五届学科建设会。附属医院院长、妇产科学科带头人邢辉出席会议。妇产科主任李琳主持会议,各病区副主任、护士长、中青年骨干医护人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
妇产科主任李琳首先以“2022年妇产科工作总结”为题,回顾了2022年妇产科的各项工作。她表示,2022年是妇产科快速成长的一年,妇产科在省重点专科答辩中获得了全省地市级医院第一名的好成绩,离不开科室几代人多年的努力。2022年科室成功获批了湖北省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李琳结合医院发展趋势、妇产科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目标管理等方面剖析了目前妇产科学科建设方面的成绩和不足。新形势下,妇产科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参照国家重点专科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科建设,在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人才梯队建设、科研教学等各方面均衡发展,需要全体医护认真讨论,制定出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和可行性的工作计划。
妇产科副主任覃小敏、周金婷、刘韵、黄艳丽、杨学舟、毛小刚等针对各自病区的工作,汇报了2022年各项业务:手术台数、三四级手术的比例、科研教学、人才培养、新业务新技术以及学科定位等等,分析了科室的发展现状,并就2023年的工作计划、困难及发展方向进行汇报。科室骨干医护结合学科、科室和个人实际,分别从妇产科亚专科方向规划,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妇科一病区副主任覃小敏强调了科内培训、本科生及规培生临床带教、规范教学查房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年轻医生读博,提升学历;鼓励各级医生进修,提升实力;鼓励各级医生学术交流,扩展眼界。并希望医护人员增强科研意识,积极申报新业务新技术,同时要提升质量,争取创新。
妇科二病区副主任周金婷则以金字塔形式定位科室发展。一是将在塔尖的盆底泌尿及生殖道畸形专科培养成特色重点专科,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大家到国内顶尖专业进修学习;二是继续开展开展各种四级宫腔镜手术,同时要在2022年宫腔镜手术取得较好反响的情况下,2023年继续扩大襄阳地区影响力;三是打造微创手术品牌,推进落实ERAS,推进日间手术。同时细化临床亚专科,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
产科副主任刘韵强调了加强产科急救技能、危急重症、疑难病例的学习和培训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孕产妇管理,新增助产士门诊,从建档绑卡开始,依托门诊、孕妇学校,不断强化孕产妇理念、跟踪患者康复与随访,让其有更好的体验。
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杨学舟就加强患者管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汇报。生殖医学中心将进一步发展学科优势,利用学术交流、基层坐诊、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和辐射力。同时进行学科合作、学科交流,加强科室外联,并树立科研目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无创胚胎植入潜能筛查和卵母细胞冷冻技术。
北院区妇产科副主任毛小刚表示,北院区妇产科继续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发展学科优势。在宣传方面,注重多方式、多平台宣传,旨在扩大北院区影响力,吸引更多患者就诊。
附属医院院长、妇产科学科带头人邢辉听取各病区汇报后,结合医院发展趋势指出,妇产科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学科建设首先是人才,其次是平台。学科就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下我们要培养能解决疑难杂症和科学研究的人才。学科定位很重要,学科定位决定学科发展方向。学科建设的目标是解决疑难杂症和承担医学发展,医学发展是要培养人才,只有把本科生和研究生带教做好了,医学发展才能后继有人。要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方面都做好目标管理,科学、安全、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好,医院发展就会好,而学科发展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做好创新,在医疗新技术、医学创新和高精尖技术发展方面下大力气。同时,各亚专业要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学科建设做好长远发展计划。
学科建设决定了学科发展的未来,妇产科要真正匹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匹配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本次会议,各病区对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找出差距,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计划,分步实施,整体突破,齐心协力为妇产科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审核人:廖晓锋 刘志新


